脾俞穴位描述
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5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左右各1穴)。


脾俞,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背腧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脾俞是脾的背俞穴。脾即脾脏,俞即输注,本穴是脾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,故名脾俞。
脾俞穴的准确穴位图
【取穴位置】
在背部,当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【解剖位置】
在背阔肌,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;有第十一肋间动、静脉后支;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,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。


简易找穴法
脾脏的湿热之气,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,故名脾俞穴,具有和胃健脾、升清利湿之功用,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。
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,位于背部,在第11胸椎棘突下,脊中旁开1.5寸处。取穴时,需取俯卧位。
【功能主治】
呕吐,纳呆,食不化,腹胀,泄泻,痢疾;黄疸;背痛;水肿
脾俞穴的作用
①腹胀,腹泻、呕吐、痢疾、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:②背痛。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、胃炎、胃痉挛、神经性呕吐、肠炎等。配中脘、三阴交、足三里主治呕吐:配胃俞、中脘、章门、足三里、关元俞主治泄泻:配肾俞、三阴交主治消渴。


〖刺灸法〗斜刺0.5~0.8寸。
〖附注〗脾的背俞穴。
〖穴义〗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〖名解〗脾,脾脏也。俞,输也。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〖气血特征〗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。
〖运行规律〗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,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。
〖功能作用〗外散脾脏之热。
〖治法〗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之。
穴位配伍
脾俞配章门,为俞募配穴法,有健脾和胃的作用,主治胃痛,腹胀。
脾俞配膈俞、大椎,有扶脾统血,清热止血的作用,主治吐血,便血。
脾俞配足三里、三阴交,有清热利湿,健脾养肝的作用,主治黄疸,肝炎。
脾俞配大肠俞、胃俞,治急慢性肠胃炎。
脾俞配胃俞、中脘、内关、公孙,治腹痛、泄泻。
脾俞配关元、归来、三阴交、隐白,治崩漏。
特效按摩:当吃饭没胃口时,不妨按按脾俞穴,很快就会感觉有点饿了。